觀樹教育基金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台中(大偵探)總部 04-22304611
成龍溼地偵探社辦公室 05-7970856 chenglong.office@gmail.com

<<大偵探的心內話>>

成龍溼地目前尚無停車場、公共廁所,作為一個環境學習場域相關必要的設施正逐步由觀樹教育基金會帶動村民才開始要一步一步地建構
,很感謝近來許多團體給我們所辦理的社區環境教育課程許多肯定,但目前此地真的只適合小團體、深度的知性之旅,希望大家能夠諒解,一起等待,給這片土地、這個小村子足夠的時間去喘息、凝聚共識,尋找出和這片大地共生共榮的生存之道。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剪報>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讓新潟農鄉轉型

最近'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在台中辦公室裡很紅
老大叮囑大家一定要看
真的是很好看的報導!
所以乾脆po上來 大家一起看好了 (還可以灌溉一下版面呀!)


希望咱們米果的家 成龍的三代班
甚至是'懶洋洋'專案們(ㄛ~這是我剛剛忽然想到的諧音代號)......
在大家努力 用力 費盡心力溝通後 也都能修成正果 --
農村像農村 漁村是漁村 生產.生活.生態都沒變調 !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 中時電子報裡 沒有附上原報導裡的照片
而且 不知為何 這個藝術祭的網站 www.echigo-tsumari.jp 這二天都進不去
在google老師幫忙 看到下面這個網站裡 有例年藝術季的資料和照片
http://www.universes-in-universe.de/car/echigo-tsumari/english.htm

Flicker檔案庫裡 也有許多網友們美麗的照片
http://images.google.com.tw/images?hl=zh-TW&um=1&q=site:flickr.com+Echigo+Tsumari+Art+Triennial&sa=N&start=0&ndsp=20
就請大家自己動手上網去看看囉!!
(許願: 如果能出國考察 實地去體驗一趟 那就太好了!)


2009-04-22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讓新潟農鄉轉型
耕耘十年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可說是亞洲地區最成功的公共藝術節慶典範。策展人北川富朗從二○○○年開始在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地區催生「大地藝術祭」,整片山野之間裝置三百多件藝術品,為雪國帶來新生命。即將於七月舉行的第四屆,尚未舉行就有九億日幣的贊助進帳,成績可觀。越後妻有正是作家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新潟縣,也是越光米和大吟釀的故鄉。但這個地區長年冰封,讓子民必須看天吃飯,導致人口大量外流及老化,農地休耕率愈來愈高,農村瀕於衰頹。出身此地的北川富朗有感於故鄉的改變,加上對現代公共藝術走向的反思,決心推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公共藝術走味 回家鄉重新反思
北川富朗表示,日本早在一九六五年就開始發展公共藝術,但這些公共藝術只成為建築或公園的附屬品。到了九○年代,即使在最前衛的東京,陳列其間的公共藝術也讓他覺得毫無創意,跟人群完全沒有關聯。他認為,從偏遠鄉下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及合作模式,才能讓藝術家真正反省公共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展現當地生活 居民土地是主角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特別之處,在於強調藝術家不是重點,居民和土地才是主角。參展藝術家必須幫助當地居民以藝術的方式來展現當地生活。這樣的概念推出後,迅速襲捲全球藝術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彷彿成為三年開張一次的美術館。占地七六○平方公里的田野山林,都成了藝術舞台。三屆舉辦下來,果真讓這老化的農鄉動了起來。參觀人次從首屆的十六萬,第三屆暴增至卅五萬人次。不過,「越後妻有」經驗一開始並不順利,不但居民群起反對,地方議員更是百般刁難。由於這裡的居民終生務農,對藝術一竅不通,溝通起來特別困難。北川富朗只好長期抗戰,不但回老鄉和居民一起生活,也要求工作團隊更投入這裡的生活方式。在一起耕作生活期間,他試著讓部分藝術品在鄉間陳列,讓居民熟悉藝術。隨著長時間相處,居民態度軟化。最後工作團隊以逐戶合作的方式,取得私有展出空間,舉辦了首屆的藝術祭,立刻吸引十六萬人次參觀。不只北川不敢置信,連當地居民也感到振奮。

藝品永留鄉間 成為生活一部分
藝術家也因真正融入當地生活,有了超乎自己經驗的體會。像是藝術家磯邊行久曾在農田裡每隔三公尺立鮮黃色旗織,將近兩公里。有一次他聽到農地主人跟孫子說,插旗子的地方正是爺爺以前工作的地方,並描述自己田裡的種種故事,讓他不禁落淚。「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並非活動結束就撤展,參展的藝術品都永久放在鄉間及民宅中,成為當地生活的一部分。


親土地重人性 更有生命力日本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成為國際知名的公共藝術範例,台灣也有澎湖地景藝術節、花蓮石雕藝術節,聲勢為何差這麼多?二○○九年台北公共藝術國際論壇會中,眾人讚歎日本「越後妻有」經驗之餘,也留下許多疑問。

與會建築學者黃健敏表示,不管人們同不同意「越後妻有」的理念,卻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行銷手法的高明。從他與居民、藝術家及贊助者的細膩溝通不難發現,不斷宣揚理念及說服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宣傳。北川富朗以他多次來台的經驗指出,台灣不乏優秀的藝術家及策展人,但舉行大型藝術節應盡可能避免重複找同樣一批藝術家參與。

北川富朗強調,舉辦藝術祭的出發點應該還是以「人性」為重。「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土地和民眾為重點,而不以藝術家為本位的出發點,讓農鄉找到轉型的契機,也擺脫「大型地景藝術」為人詬病的格格不入、視覺粗暴的魔咒。「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經驗,暗示著過往藝術家為本位的大型藝術季及景觀藝術,將逐漸退流行。

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礙於過去的法令,大型公共藝術必須向政府申請審核,經過三級三審的過程,不但曠日廢時,藝術家也很難施展身手。加上審核標準多半集中在作品本身,忽略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只有「藝術」沒有「公共」。

文建會終於在去年五月十九日通過公共藝術設置執行辦法,將審核過程精簡為一審一核備一備查,省去將近十個月的流程時間,並鼓勵藝術家與大型空間合作、並與節慶結合。


改裝民宿修古蹟 生活即藝術
「越後妻有」出現過幾項公共藝術的經典,就是藝術團隊將當地民眾的生活問題化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案例之一是位村上婆婆的家是年久失修的古厝,每逢大雪便岌岌可危,若要請專人來鏟雪,費用高達三百萬日元。

為此,工作團隊邀請藝術家幫她將古厝改裝成民宿來經營,並為村上婆婆留一間房間。藝術家的設計概念就是規畫一處「讓人練習作夢的老房與老床」,鼓勵遊客來這裡作夢。

另一個案例是村中最重要的古蹟之一「產土神之家」於二○○四年因地震嚴重毀損。消息傳開,竟有來自日本各地的八位藝術家主動願意幫忙重新打造,並為內部裝潢設計,可見「越後妻有」已成為日本藝術再生的精神象徵,吸引力非同小可。

二○○六年「產土神之家」重新啟用,由五位在地的婦女在此經營餐廳,開幕當天卻變成全村的人都來幫忙。有在地性、也有國際性。「越後妻有」每年都有世界各國跨領域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包括裝置、表演、民俗及音樂等各種類型。二○○六年以爆破藝術聞名的中國藝術家蔡國強與旅美台灣藝術家李明維等人獲邀參展。今年台灣則有王文志、林舜龍等人參加。

王文志以竹子為素材,將在當地搭造一座水上迷宮。林舜龍將在當地構築台灣土塊厝,並結合水牛意象,把台灣意象帶到日本。